
服務項目
1.整理(SEIRI)
定義:工作現場,區別要與不要的東西,只保留有用的東西,撤除不需要的東西;
對象:主要在清理現場被占有而無效用的“空間”;
目的:清除零亂根源,騰出 “空間”,防止材料的誤用、誤送,創造一個清晰的工作場所。
整理的對象:
(1)辦公室抽屜、文件柜的文件、書籍、檔案、圖表、辦公桌上的物品、測試品、樣品、公共欄、看板、墻上的標語、月歷等;
(2)機器設備大型工模類具,不良的半成品、材料、置放于各個角落的良品、不良品、半成品,油桶、油漆、溶劑、粘接劑,垃圾筒,紙屑、竹簽、小部件等;
(3)堆在場外的生銹材料、料架、墊板上之未處理品、廢品、雜草、掃把、拖把、紙箱;
(4)不用的工裝、損壞的工裝、其它非工裝之物品,破布、手套、酒精等消耗品、工裝(箱)是否合用;
(5)原材料、導料、廢料、儲存架、柜、箱子、標識牌、標簽、墊板;
(6)導線及配件、蜘蛛網\塵網、單位部門指示牌、照明器具;
制定“需要”與“不需要”標準:
工作現場全面盤點,就現場盤點的現場物品逐一確認,判明哪些是“要”哪些是“不要的”。
根據上面的確認,訂出整理“需要”與“不需要”標準表,員工根據標準表實施“大掃除”。
不需品的處理:
依據“需要”與“不需要”進行分類,該報廢丟棄的一定要丟掉,該集中保存的由專人保管。
2.整頓(SEITON)
定義:把要用的東西,按規定位置擺放整齊,并做好標識進行管理;
對象:主要在減少工作場所任意浪費時間的場所。
目的:定置存放,實現隨時方便取用。
整頓的實施方法:
整頓的主要對象在“場所”而工作場所最大的時間浪費是在“準備工作時間”,在工作中“選擇”和“尋找”花費一定的時間。所以,要想消除“選擇”和“尋找”帶來的時間浪費必須做到以下幾點:
(1)經整理所留下的需要東西、物品要定位存放;
(2)依使用頻率,來決定放置場所和位置;
(3)用標志漆顏色(建議黃色)劃分通道與作業區域;
(4)不許堵塞通道;
(5)物品按規定擺放,并限定堆高高度;
(6)不合格品隔離工作現場;
(7)不明物撤離工作現場;
(8)看板要置于顯目的地方,且不妨礙現場的視線;
(9)危險物、有機物、溶劑應放在特定的地方;
(10)無法避免將物品放于定置區域時,可懸掛“暫放”牌,并注明理由時間。
放置方法:
(1)置放的方法有框架、箱柜、塑料籃、袋子等方式;
(2)在放置時,盡可能安排物品的先進先出;
(3)盡量利用框架,經立體發展,提高收容率;
(4)同類物品集中放置;
(5)框架、箱柜內部要明顯易見;
(6)必要時設定標識注明物品“管理者”及“每日點檢表”;
(7)清掃器具以懸掛方式放置。
3.清掃(SEISO)
定義:將不需要的東西清除掉,保持工作現場無垃圾,無污穢狀態;
對象:主要在消除工作現場各處所發生的“臟污”
目的:
(1)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干凈;
(2)保持整理、整頓成果;
(3)穩定設備、設施、環境質量、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;
(4)防止環境污染。
清掃的推行方法:
(1)例行掃除、清理污穢;
a)規定例行掃除時間與時段,如:每日15min5S活動,每周90min5S活動,每月360min5S活動;
b)全員拿著掃把、拖把等依規定徹底清掃;
c)管理者要親自參與清掃,以身作則;
d)要清掃到很細微的地方,不要只做表面工作。
· 洗凈地面油污;
· 清除機械深處的端子屑;
· 日光燈、燈罩或內壁之擦拭;
· 擦拭工作臺、架子之上、下部位;
· 窗戶或門下護板;
· 桌子或設備底部;
· 衛生間之地板與壁面等。
(2)調查臟污的來源,徹底根除;確認臟污與灰塵對生產質量的影響,如:
a)在產品無防護層的外表面上造成腐蝕班點,使外觀不良;
b)在通電體造成開路或短路或接觸不良;
c)造成產品成形時表面損傷,影響外裝質量;
d)對光、電精密產品造成特性不穩右發生變化;
e)對精細化工產品性能變化。
(3)在室內要設定位設置垃圾桶或垃圾箱;不需要之物品作廢品處理清除掉。
4.清潔(SEIKETSU)
定義:維持以上整理、整頓、清掃后的局面,使工作人員覺得整潔、衛生;
對象:透過整潔美化的工作區與環境,而產生人們的精力充沛;
目的:養成持久有效的清潔習慣,維持和鞏固整理、整頓、清掃的成果。
清潔的實施方法:
(1)整理、整頓、清掃是“行為動作”清潔則是“結果”;
(2)在工作現場徹底執行整理、整頓、清掃之后,所呈現的狀態便是“清潔”;
(3)清潔,在清掃方面呈現“清凈整潔”,感覺上是“美化優雅”,在維持前3S的效果同時,通過目視化的措施來進行檢查,使“異常”現象能立刻消除,使工作現場一直保持在正常狀態;
(4)清潔的維持與工作場地環境之新舊沒有關系,一個新工作場地如果5S沒有做好,也只能算是三流的工作場所,反之一個20、30年的老場地,如果3S持續徹底執行,雖然并不起眼,但是內部卻是干凈清爽,一塵不染,則屬一流一工作場所,這其間的區別,只在有無“決心”與“持續”而已;
(5)一個按制度規定清掃的場房設施,除了可使員工感覺干凈衛生,精力充沛之外,更可以此提高產品質量與公司形象。因此,企業的經營者和主管們應特別加以重視;
(6)多利用標語宣傳,維持新鮮活動氣氛,保持好前3S活動成果,養成“整潔”的習慣。
(7)設定“責任者”,加強管理,“責任者”(負責的人)必須以較厚卡片的較粗字體標示,且張貼或懸掛放在責任區最明顯易見的地方。
(8)配合每日整理、整頓、清掃做設備清潔點檢表;
a)建立“設備清潔點檢表”(根據不同設備制訂);
b)將點檢表直接懸掛于“責任者”旁邊;
c)作業人員或責任者,必須認真執行,逐一點檢,不隨便、不作假;
d)主管必須不定期復查簽字,以示重視。
(9)主管隨時巡查糾正,鞏固成果,有不對的地方,一定要溝通予以糾正。
5.修養(SHITSUDE)
定義:通過進行上述4S的活動,讓每個員工都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,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,做到“以廠為家、以廠為榮”的地步。
對象:主要在通過持續不斷的4S活動中,改造人性、提升道德品質
目的:
(1)養成良好習慣;
· 加強審美觀的培訓;
· 遵守廠紀廠規;
· 提高個人修養;
· 培訓良好興趣、愛好。
(2)塑造守紀律的工作場所,井然有序;
(3)營造團隊精神,注重集體的力量、智慧。
修養實施方法:
修養是5S的重心。因此,修養不但是5S,更是企業經營者和各級主管所期待的;因為,如果企業里每一位員工都有良好的習慣,并且都能遵守規章制度。那么,身為經營者或主管一定非常輕松正常,工作命令的執行貫徹,現場工藝的執行,推動各項管理工作,都將很容易地貫徹落實下去,并取得成效。
(1)前4S是基本動作、也是手段,通過做好前4S活動,使員工在無形當中養成一種保持整潔的優良習慣;
(2)通過前4S的持續實踐,可以使員工實際體驗到“整潔”的作業場所給自身帶來的愉悅,從而養成愛整潔的習慣;
(3)一般而言,5S活動推動6-8個月即可達到“定型化”的地步,但必須認真落實;
(4)5S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,必須進行檢查總結。
(5)建立推行《5S管理》相關標準和制度;
(6)各種標準、制度要目視化,讓這些標準、制度用眼睛一看就能了解;